時間:2025-08-12 15:38:21 來源: 瀏覽|:57次
噴漆廢水是工業廢水處理中的難點之一,其成分復雜,含有大量未附著的漆霧顆粒、樹脂、溶劑及添加劑等,具有高濃度、高色度、高粘性的特點。漆霧凝聚劑 AB 劑作為針對性處理藥劑,憑借其漆水分離能力,成為噴漆廢水處理的常用水處理藥劑。
噴漆廢水的特性與處理難點
噴漆廢水主要來源于噴漆車間的水簾柜、噴淋塔等設備,其中水性漆廢水和油性漆廢水在成分上存在一定差異。水性漆廢水以水溶性樹脂為主要成分,PH 值偏酸性(4-6),漆霧顆粒帶有強烈負電荷,粘性強且分散度高,容易在水中形成穩定膠體;油性漆廢水則含有大量有機溶劑,同時油分與漆霧顆粒結合形成乳狀液,傳統絮凝劑難以穿透穩定的膠體結構。
這類廢水的處理難點集中在兩個方面:一是漆霧顆粒的粘性導致設備結垢,影響循環系統運行效率;二是膠體顆粒的穩定性使固液分離困難,常規沉淀法難以去除。
漆霧凝聚劑 AB 劑的作用機制
漆霧凝聚劑 AB 劑采用雙組分協同作用模式,通過 “破粘 - 凝聚 - 分離” 的階梯式處理實現漆水分離。
A 劑(破粘劑)作為前端處理藥劑,它能通過電中和作用中和漆霧顆粒表面的負電荷,破壞膠體穩定性,使原本帶負電的漆霧顆粒失去排斥力,進而分解其粘性結構。例如,A 劑中的活性基團可與水性漆中的羥基、羧基等官能團反應,將液態漆霧轉化為固態顆粒,為后續處理創造條件。
B 劑(凝聚劑)在 A 劑處理基礎上發揮架橋吸附作用。其線性分子鏈能像 “漁網” 一樣捕捉分散的細小漆渣顆粒,通過吸附、纏繞形成密度較小的蜂窩狀絮體。這些絮體因比重小于水而快速上浮,便于人工或機械打撈,實現漆渣與水的徹底分離。
AB 劑的選型與使用要點
選型時需結合廢水性質針對性選擇。對于水性漆廢水,應優先選用電荷密度高、破粘能力強的 A 劑,配合分子量適中的 B 劑以增強絮體上浮性能;處理油性漆廢水則需選擇耐溶劑型 A 劑,避免藥劑被有機溶劑破壞結構。
使用過程需嚴格控制操作流程:A 劑需在噴漆作業前投加于循環水進水口,投加量通常為總水量的 3‰-5‰(可通過小試調整),確保與新產生的漆霧實時反應;B 劑在作業結束前半小時投加于出水口,投加量與 A 劑大致相當,通過攪拌促進絮體形成。同時需監測水質參數,當 pH<5 時需用片堿調節至 6-9,濁度>200NTU 時增加 10%-15% 的 A 劑投加量,高鹽廢水(電導率>3000μS/cm)則需更換耐鹽型藥劑。
實際應用價值與優勢
在汽車制造、家具生產等行業的實踐中,AB 劑展現出較高的優勢。AB 劑具有三大優勢:一是無需改造現有設備,直接投加即可運行;二是處理后的水循環利用率提升至 80% 以上,降低新鮮水消耗;三是漆渣含水率低,便于后續資源化處理。
綜上所述,漆霧凝聚劑 AB 劑通過精準的電荷中和與絮凝作用,有效破解了噴漆廢水的處理難題。在實際應用中,需根據廢水類型科學選型,并嚴格控制投加流程與水質參數,才能充分發揮其高效、經濟的處理優勢。